作者: 财务规划和健康保险~Pan Financial
【版权归作者所有,翻版必究】
记忆中一直有一种东西馋着我,我想自己做,但不知道名字是什么?但那个味道一直惦记了几十年 。
那应该是我在高中的时候吧,那时候离家远,得一个月才回家一次,我们称之为月假,回家过一个周末,其实也就一个晚上,周六晚上回家,周日晚上返校。每次回家,我妈就会给我做好多好吃的,让我解解馋,那个年代的食堂常年都是清水煮白菜炖萝卜的 。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天,放了月假回家,远远的,我爹就跟我说,你妈在给你做好吃的呢,知道你这个点会回来,所以刚刚做,正热着。我赶紧往厨房走,我妈拿过一个油炸的圈圈:“尝尝,好不好吃!”
我迫不及待的拿着咬一口,哇,太好吃了 !妈特别开心,说,那赶紧吃,别烫着,正在做,有好多呢。
我问妈这是啥东西,她回答了我个啥名,但我就只顾着吃了,愣是没记住名字。但是那个味道一直记了几十年。中途我也问过我妈为啥不做了,她说要特殊的工具,比较麻烦。我在想,当年那个工具是不是借的?我也没细问,若干年后,经常想起来,就问我妈,那个圆圆的中间带孔的油炸的那个饼叫什么?她总说那个比较麻烦,你做不了。她就不想想我已不是当年那个只会吃的小姑娘了,现在还有啥吃的我做不出来的?除非特复杂的,我懒得做而已 。所以这么多年我也就只有记忆中的味道,自己想做,连个名字都不知道,更是无从下手了。
前几月,心血来潮,买了个做油墩子的工具寄过来了,本来是想做萝卜饼油墩子什么的,也想哪天自己琢磨一下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做的。突然有一次看见一个朋友发了朋友圈,有这么个类似的东西,挺像记忆中的,就照瓢画葫芦开始做,做完去得瑟,湖北老乡都说是面窝,哇,我才知道原来我一直找的这个名字是 面窝 。上网上搜了一下,发现湖北的面窝和湖南的葱油粑粑是一个东西,至少在我看起来是一样的。而且还发现面窝有一个很有趣的历史故事,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。
据说面窝是武汉特有的,创始于清光绪年间(1875—1909年)。当时汉口汉正街有个卖烧饼的,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做,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。经过反复琢磨,他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,内浇用大米、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,撒上黑芝麻,放到油锅里炸,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、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。人们觉得很别致,吃起来厚处松软,薄处酥脆,很有味道。最初称之为面凹,后来演变成面窝,流传一百多年,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。现在做的经常加上一些葱花姜末,也加一些糯米粉,使其更加软糯、香气四溢。其实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增减材料。
言归正传,那天是假期最后一天,自己给自己放了三周的假,前几天还跟老公说,怎么啥都不想干呢?老公说休假,不想干就不干!得令! 领导都说了可以啥也不干我就啥也不干,天天围着院子发呆。马上假期过完了,不能再偷懒了,所以赶紧做点好吃的,满足一下大家的口腹之欲吧,那就做面窝,也馋了我好久了。说干就干,就地取材!
原材料:
1,粘米粉,300g
2,糯米粉,80g
3,米饭,100g,放冰箱晾凉
4,黄豆两把,泡水三小时以上
5,葱、姜末、盐、辣椒面适量
做法:
1、把泡好的黄豆加适量水用豆浆机打碎。
2、把粘米粉糯米粉放到打碎的豆浆里,搅匀,如果流动性差就需要再加水。
3、把冷米饭搅开,不要粘在一起,然后放到步骤2里面的浆汁里,继续混匀,把葱、姜末、盐加进去继续搅拌均匀,流动性要比较好,但不能成汤状,撒点胡椒面,增加点辣味!
4、盖上保鲜膜,放着醒发半个小时
在这等待的半个小时中,我又去活了烫面,领导要吃韭菜盒子,切了韭菜,炒了鸡蛋和肉馅,混均匀,等着面窝的面醒发好。
半小时过去了,开始炸面窝。
油烧热,把工具放到油里也烧热一下,用大勺舀起一勺面糊放工具里,放进油锅,用筷子拔了洞,不一会儿就香气四溢呀。表面有些金黄了就脱模,让它继续炸,然后再舀新的面糊,持续到炸完为止。
总结:
本人理科生,以前搞科研的,做事情都喜欢总结,条件反射型的。
1、第一次做,原材料没有准备好,就从锅里拿了点热饭,冰箱凉一下,也没有弄开就直接搅和进去了,有点不是太均匀。
2、用的是糯米粉和粘米粉,所以做的时候有些不容易脱模,总粘筷子,下次应该试着直接泡米再打碎,应该更好一些。
3、用的是油墩子的磨具,中间没有凸起,所以想抠个洞有点难度,后来干脆不抠洞了,也不错。
4、刚开始用一个磨具,后来发现脱模太慢,效率太低,所以俩磨具同时用,效率明显加快了不少。
味道嘛,吃起来相当不错,虽说跟记忆中的有些差距,但自我感觉良好。下次改良一下,估计会越来越好哈!
喜欢的自己做起来 !